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吴若山——三步激活海南旅游市场的“长尾效应”
发表时间: 2025-04-09

2025年春节假期旅游高峰期刚过,海南旅游市场并未冷下来,而是迎来一股新热潮。游客缘何青睐“海南游”?节后该如何发挥“长尾效应”,将“假日流量”变“常年留量”?

近期,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接受海南日报报业南国智库的专题访问,分享激活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策略。吴若山院长指出,需要立足海南发展实际,以创新供给为核心,突破季节性桎梏,构建健全且系统的旅游生态体系,将“假日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常年留量”的“三步走”建议。以下为报道的部分内容:


旅游场景推陈出新,搅热“春日经济”


春节节后的三亚掀起一股“非遗+旅游”热潮。2月25日,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周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拉开序幕,将持续至3月2日。期间,南海龙王庙会、龙王巡游、龙王祭俗、琼音缭绕、快闪互动、探险寻宝等活动将轮番上演。


“春节期间景区最高日接待量达2.3万人次;目前日均客流量仍保持在1.5万人次左右,错峰游持续升温。”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吸引市民游客错峰游三亚,景区推出了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接下来,黎族打柴舞、崖州民歌、苗族招龙舞等非遗项目将陆续登场,带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三亚非遗的魅力。


“常游常新!”在三亚蜈支洲岛,动感飞艇、水上飞人、彩虹拖伞等经典水上项目依旧火爆,日前上新的滑翔伞项目成为“网红”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据统计,春节假期,三亚蜈支洲岛日均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节后热度不减,近两周,日均接待游客1.3万人次。


为鼓励错峰出游,发挥好春节“长尾效应”,海南“放大招”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例如,“酷游海南”旅文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中国银联,于2月6日至3月31日发放200万元酒店消费券。此外,“酷游海南”旅文公共服务平台在一季度还将陆续发放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乡村旅游点、旅游商品六大类消费券,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优惠新体验。这些优惠政策的推出不仅降低了游客的旅行成本,还提升了海南文旅市场的吸引力。


在海口,中央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海南驻场演出将于3月14日至23日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拉开序幕,带市民游客重温经典。演出推出早鸟特惠价,包括五折、七折、八折优惠活动。同时对军人、教师、学生、老龄人(60周岁以上)推出专属优惠。


业内人士表示,节后的错峰游热潮不仅搅动了“春日经济”,更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提升,未来错峰游有望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



如何发挥“长尾效应”,延续假期红火态势


记者走访发现,与假期出游不同,选择节后“出门”的游客在旅游方式上出现一定转变,从特种兵式打卡转变为随性悠闲自在的旅游模式;在游客组成上,“银发族”正成为节后出游的主力军,他们更青睐于避寒、自然风景、传统文化游。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相比旅游旺季,错峰游的成本可节省20%至30%。这也是“银发族”更倾向于错峰游的原因之一,不仅享受到了更低的住宿和旅行成本,还能获得更佳的旅游体验。此外,“00后”游客趁节后也涌进海南开启了错峰深度游。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逛夜市、爬火山口公园、徒步热带雨林、品地道琼菜小吃,都成节后深度旅游热门玩法。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认为,节后海南旅游延续了春节黄金周的人气和财气,说明海南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强,市场“长尾效应”持续发力,也说明了不同时段的游客需求得到了满足。


谈及海南该如何发挥“长尾效应”,把“黄金周”变成“黄金月”“黄金季”,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表示,海南旅游市场要激活“长尾效应”,需要立足海南发展实际,以创新供给为核心,突破季节性桎梏,构建健全且系统的旅游生态体系,将“假日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常年留量”。


具体而言,海南旅游可以为“三步走”:

一是深化产品创新,破解“潮汐式”客源困局。海南需瞄准差异化客群需求精准开发非假日产品:针对银发群体推出“康养旅居+中医理疗”套餐,配套候鸟式长租公寓;为年轻客群定制冲浪考证、雨林溯溪等深度体验项目;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打造航天主题研学产业链。推动非遗资源活态转化,将黎锦技艺等文化符号植入沉浸式剧本游场景,策划“海岛非遗季”等常态化节庆IP,通过“文化场景+消费场景”双轮驱动提升附加值。同时,加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如对接医疗资源开发“康养+度假”组合产品,利用热带农业优势拓展果园认养、咖啡庄园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构建“旅游+”多元消费生态。


二是强化全域协同发展,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有效推动海南东、西线差异化发展:如东线可聚焦冲浪运动、免税购物等时尚业态;西线可开发儋州千年古盐田体验、棋子湾地质研学等主体性的旅游产品,形成客群分流。同时,加快完善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文旅功能,完善优化低空观光航线与西沙邮轮航线,提质增效“海陆空”立体体验网络。此外,可借势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一程多站”线路合作,将59国免签政策带来的中转旅客转化为深度消费客群,实现跨境流量价值最大化。


三是提升智慧服务,形成长效的旅游吸引力。搭建全省文旅数据中台,实时联通景区、酒店、交通等关键节点数据,实现客流预警与资源动态调配。在服务端,推进“30秒入住”“10秒入园”等智慧化改造,在热门的度假区设立多语种“旅行管家”实体服务站等,以精细化服务提升游客复游意愿。在营销层面,可根据消费数据分析绘制游客画像,精准投放旅游项目、研学课程等供给,通过定制化内容激活游客潜在需求。

来源: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国智库



— END

学会二维码.png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谢秋迎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