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董耀会——建设长城经济带,创新发展内生经济——兼论长城茶马互市交流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 2025-02-11


image.png


北京市怀柔区明长城西大墙段  董旭明摄影


董老师说

中国古代长城坐落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交错地带,农耕经济文化与游牧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沿着长城一线展开;中华各民族之间无论是民族融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的冲突与斗争也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因此,长城区域对中国农耕经济发展和文明传承乃至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之作用。今天的长城地区,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也依然是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地区。探讨建设长城经济带,包括长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认识文化遗产长城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建立符合这个区域特点的协调发展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已近完成,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结构性难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在加大。这一点,在长城区域反映得尤为突出。建设长城经济带,旨在深入推进长城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是长城区域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也是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长城区域,单靠中央政府“由上而下”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法有效有力解决不同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问题;而由地方政府或单个企业“由下而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无法达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总体效果之预期。


我们探索性提出:建设长城经济带,构建长城区域发展内生经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基于当今重大社会变革期的实际,总结长城在古代民族之间关系的内在规律,理解长城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行之有效地应用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建设长城经济带,希望以社会发起、政府指导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方式,竖起一面旗帜,搭建一个舞台,建立一个模式。这样就能够既发挥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解决各独立组织或机构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协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稳中求进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长城经济带的构想若能实现,将使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地区跟紧东部的发展步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之新的增长极,形成北方与南方并举发展的新格局。通过重要的交通干线、网络与资源供应线,从东到西将长城沿线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山西、宁夏、青海、甘肃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区位优势与集聚模式。在促进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吸引人口、产业向长城轴线集聚,形成各经济类型及科技、产业、文化交流协同发展的局面,带动长城区域的社会进步。


一、农牧交错地带,自古为不同经济类型合作发展区域


茶马互市,是不同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标志。今天的长城经济带建设,将在长城内外开创一种当代全域合作模式,深化以长城为轴心活跃的多层次、多形式区域合作新机制。


长城的修筑与存在有利于保护农业经济文化和先进生产方式,也有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积累。自秦汉至明,中原地区历代统治者多数都利用农耕文明的强大组织力量,不断修筑长城,同时采取大规模向长城区域移民、修筑交通通道、开拓边疆新区域的举措,促进了中原地区农耕经济文化的发展。通往西域河西走廊交通孔道的打通,则使中原农业区与新疆南部农业区连接成为统一体。着历史的发展,这条通道进而成为连接中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走廊和重要枢纽,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内东西部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辐射的输送线。


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之间的贸易交换沿长城一线不断展开,长城一线逐步成为两大经济类型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心。长城各重要关隘成为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和物资供求与集散基地,并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因此,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既保证了农耕经济文化与畜牧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农耕经济文化和游牧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人类文明始终面临生存保障、社会秩序和文明传承三大问题。在冷兵器时期中国北方古代长城的存在,始终围绕着解决这三个问题。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长城内外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之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是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农村和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之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总体经济下行以及城乡两极分化带来的严重的社会整体焦虑问题。


长城的当代价值在于理解长城在中华民族发展特别是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应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以及两种文明之间的协同发展;在城乡之间建立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需集散基地,帮助城市和农村两种经济类型之间互通有无及相互补充,使两个文明之间相互配合,朝着高效协同的方向发展。结合长城区域各地发展需要,以国际化视野打造乡村新农产业,推动城乡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县域经济为基本单元,发展内生动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实现政治稳定、文化包容和贸易繁荣的新局面。


建设长城经济带,可以首先重点打造万里长城生态文化廊道,通过融入和连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形成当前国际战略和国内战略的环形闭合廊道。强调以城带乡让广大人民群众“动起来”“走起来”,城乡共建共享,走出当代农村农业发展新道路,增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二、建设长城经济带,国家既有战略需要且已具备条件和能力


中国有3万余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方向。国家有超强的动员能力、对资源的调动能力,社会有足够的原材料生产能力和工程建设能力以及研发能力。长城经济带建设,要由国家有关部委综合思考,通过全面、科学的规划加以支持。


在当前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市场经济向社会经济转型的重大社会变革期,长城区域的农村农业发展既要秉承中华优秀传统又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既要结合地方发展阶段又要适应时代发展大势。目前共享经济模式主要应用于细分领域,未来可延展到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设置公益群、金融群、资源群、数据群和产业群五大共享资源池,并相应配以产业联盟等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管理,在项目遴选、项目创立、项目运营、项目交割和项目回收过程中,以共享资源池辅以特种部队模式运作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机构以及城乡居民的各自优势以及参与积极性,真正将长城区域营造成既有理想的生产环境,又有较高生活质量的地区。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出现了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从模仿型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蜕变。随着以互联网和工业4.0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持续革新,新农产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消费驱动生产模式(C2F)势在必行,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整体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城市人群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结合个性化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必然“刺激”更多消费、更多投资,从而形成消费升级驱动的内生经济发展动力。


建设长城经济带,就要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和新农产业运营过程中,使生产和消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动经济健康成长;城乡居民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分享,在消费者、投资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等多重角色之间切换,按角色承担相应义务,按价值共享分享权益。


三、长城经济带,将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意义


建设长城经济带,可以直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在国内方面,可以推进东北经济振兴和西部经济大开发,使北方长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跟紧南方的发展步伐,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际上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地缘战略“西进”的战略基地与动力源。长城经济带建设,要实现区域联通、政策贯通、市场畅通、资金融通。


第一要实现区域联通。长城区域覆盖北方半个中国,实现长城生态文明廊道与“一带一路”连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将形成国际战略和国内战略的环形闭合廊道。依据文化完整性、景观延续性、市场品牌性和产业集聚性原则,串联廊道沿线各区域形成命运共同体,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秩序。


第二要实现政策贯通。县域经济作为各种政策、要素、产业聚集的平台,既涵盖“三农”又统筹城乡,在推动城乡交汇、工农互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长城经济带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集成服务,发挥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集合首都及各省市体制内外优势资源,指导廊道沿线相关县域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学习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并融会贯通应用于实体经济产业实践。同时,根据各相关县域实践情况反馈返乡引导政策的修订改良,以更好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逐步形成以县城经济为中心、以长城廊道为纽带、以广大乡村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和生态文明新网络。


第三要完成市场畅通。当前,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消费者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和享受生活的过程,也正是传统的生存型和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和服务型等新型消费的过程。候鸟旅游、中医保健、休闲养生等领域的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从品质和数量两方面对供给侧形成牵引,从而充分发挥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乡村广袤的生态空间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高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完善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指导政策,无疑为此打下坚实基础,形成良性驱动发展良好局面。


第四要解决资金融通。相应政府积极推进农村农业权属明确,探索创新资本模式贯穿新农产业平台搭建和项目全周期,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以及消费权均可以独立或组合的形式予以金融产品化,摆脱传统产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本驱动的局限性,改变资本逐利单一驱动导致资源低效利用开发的不良局面。


四、建设长城经济带,要以国际化视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然,我们提出国际化视野建设乡村社区依然是以中华传统为根,以乡村特色为基。我们要注重产品形态的国际化水平和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标准,并吸收国际上社区营造的先进经验。


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以发展内生经济动力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打造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以实现更加平衡更加惠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通过以城带乡新思路,解决城乡共同面临的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组织城市优势资源下沉帮扶县域乡镇,帮助基层百姓缓解医疗、教育、就业三大难题。通过城乡互通新方式,寻求共同发展。以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有效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合城乡优势资源,乡村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和健康物质为主,城市以消费市场、资金投资和技术能力为主,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分享,按价值贡献各取所需。


要解决城市人群的需求。提供休闲旅游、中医养生、健康食材等产品或服务,为城市人群提供休闲养生寓所,提高其整体生活水平。要解决乡村人群的需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乡村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内生经济发展,逐步落实乡村人群就地居住、就地就业和就地保障,帮助乡村人群真正地脱贫致富。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今天乡土文化传承既要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精英返乡,共建社区。与现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社会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台湾社会,都出现过精英返乡热潮,他们开创了“社区营造”的时代潮流。建设长城经济带及新社区建设,为发动民众再造新故乡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五、长城经济带建设,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提出“建设长城经济带,创新发展内生经济”,也是表明反对前一个时期,向相对落后的长城区域大量转移过剩产能的做法。长城经济带建设,一定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只有这样,长城经济带建设才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支撑。建设长城经济带,构建创新发展内生经济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要形成高层认同和基层共识。


要提高政府、企业、农民、公益组织四个方面的积极性。


建设长城经济带是大战略,要有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只有各行其责,各取所需,才能最终实现跨区域、跨职能、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合作。


要想做好这件事,高层认同和政策指导以及基层相关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是项目运行成败的关键。只有形成长城经济带建设的共识,才能规划并实施长城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以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为阶段目标,推动长城经济带建设研究和立项,梳理城乡相关市场需求和产业资源,不断充实完善生态文明廊道产业内容和合作方式,积极对接廊道沿线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协助廊道沿线县域制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组织各方资源落实示范项目立项和建设,示范项目包括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示范基地、长城经济带精准扶贫结合示范基地等。其余项目根据各方认可、条件成熟以及资源匹配程度分阶段择机启动实施。


image.png

【淘宝】https://m.tb.cn/h.gfCW0dWAMFG00h4?tk=8RwZWCtFObI CZ0002 「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研究」

点击链接直接打开 或者 淘宝搜索直接打开


END

本文选自董耀会著《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研究》,该书由燕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image.png












编辑| 张颖乔

审核|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