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参会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参加全国红色旅游联盟年会的特殊环节——共上一堂课,和党史、军史大家共话红色基因为何需要传承、由谁传承、如何传承。
谈及红色,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赓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眼下我们所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他就深度调研过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河南新县与光山等地。
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中,总书记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政府、学者、产业界开展工作得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更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面对的一份时代考卷。
面对这一份沉甸甸的考卷,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晴耕雨读的思考者、脚踏实地的建设者、奋笔疾书的答题者。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红色旅游所写下的答题内容。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文化基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4年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们的红色旅游已经迈入了第20个年头。20岁的红色旅游正青春,那么在旅游强国建设征程中,红色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其建设遵循应是哪些?全国红色旅游研究成果表明,应该遵循以下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景点凝结着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加强抗战遗址保护开发,发挥各类抗战纪念设施作用,为开发抗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红色资源对于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责任重大。红色资源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保护好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才能生动讲好历史细节,讲清蕴含的精神价值,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增强对革命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红色资源的责任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协调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根脉和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明确回答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问题,强调“红色教育”是“红色旅游”的内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态,红色旅游学习性特征非常明显,学习内容十分明确,旅游是过程,教育是目标。在推进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发挥生动课堂的作用,使广大游客在游览体验过程中,通过目睹革命遗址遗迹,瞻仰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体会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肯定了红色旅游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了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信心。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要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培训等相结合,延展红色旅游产业辐射宽度和资源聚集深度,改善革命旧址服务设施和景观环境,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为革命老区持续汇集人流、文化流、资金流,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让老区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不要贪大求洋,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太形式化反而把原来的意义给破坏了。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结果搞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反而把内在精神弄没了”。总书记重要论述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的辩证关系,回答了红色旅游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问题。红色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上马红色旅游项目,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旧址遗址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坚守正确发展方向,突出纪念意义和思想内涵,坚决防止调侃戏说,把精神“补钙”作为红色旅游重要的使命任务,在有效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拉动旅游消费增长,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吴若山院长授课现场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有赖于各地的持续发力,有赖于在座各位及你们的前任、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二十年来我国红色旅游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让我们一起梳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业已取得了怎样的喜人成绩。
2024年以来,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区热度不减,临沂、嘉兴、于都、新县等新兴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迅速,全国红色旅游格局正在从“高峰式”发展向更加均衡的“高原式”发展转变。全国多地红色旅游受到游客“热捧”,接待规模和综合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文化和旅游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二十年来,我国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100家扩充至300家、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家,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9条“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旅游线路,形成了全面反映四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红色旅游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旅游业态充分融合,“红色旅游+冰雪”“红色旅游+温泉”“红色旅游+生态”“红色旅游+自驾”“红色旅游+民俗”“红色旅游+体育”等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红色旅游大众化产品供给成倍增长。红色旅游主题街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力拓展红色旅游“寓教于游”边界。
为寻求红色旅游与年轻人需求的契合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全力推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创意设计了许多特色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促进了红色旅游成为年轻人出游新风尚。突破传统的“参观+讲解”的被动游览方式,推进红色旅游与科技、艺术、动漫等现代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增加趣味性、参与性和感染性。如湖北红安通过“红色旅游+非遗”融合发展,推动红安大布、红安绣活等非遗项目融入红色元素,打造亮剑红娃、星和家族形象IP,推出董必武手迹、城市印象原画等主题文创产品,在七里坪长胜街打造非遗体验工坊,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丰富了红色旅游配套产品,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河南新县聚焦“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红二十五军军魂”等主题,着力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依托分布在全县的365处“红色基因库”,做强做优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行产业。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引进高等院校教学团队,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培育一批研学名师,推出一批现场教学点和研学基地营地,不断扩大“大别红营”品牌影响。同时,探索红军战士后代现场讲述、红色歌曲激情教学、军事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新方式新方法,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和获得感,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让学员听得进、学得好、留得住,真正入脑入心入情。
红色旅游产品的承载空间大多是展馆,展馆设计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红色文化的输出效果和游客的接受程度。传统的红色展陈方式,由于受限于静态的媒介,往往难以全面、生动地再现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各地加快引入3D影像、全息投影、VR、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红色旅游展示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的内涵和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拓展红色文化的承载和传承方式,让红色资源“可感可亲”。如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发的百余款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性的红色文创产品,线上微店首日上线半小时内订单破百,线下商店开业两个月卖出超10万件。黑龙江东北烈士纪念馆积极创新数字化展陈,先后推出《国旗、国徽、国歌专题展》《党旗、党徽、党章专题展》等6个全景数字展览,线上活动收获网络阅读量近百万人次。
二十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引导下,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立足资源禀赋推出一批红色旅游演艺精品,常演不衰,成为生动展示革命历史、活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媒介。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征集活动首次成功举办,从97部红色旅游演艺作品中遴选出了重庆的川剧《江姐》、福建的情景剧《胜利从古田开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山东的粉墨剧《红色记忆》等12部优秀作品。其中,其中《延安保育院》自2011年首次亮相,目前已累计演出4300余场,成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情景课堂。全国最大红色实景剧《井冈山》至今已上演13年,演出2800多场次,观众超300万人次。《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则将山水实景与科技特效完美结合,成为韶山及湖南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此外,海南三亚打造的大型椰海实景演出《红色娘子军》则以逼真的“沉浸式”体验赢得观众青睐,成为海南红色旅游的亮丽风景。湖北红安则结合市场实际,大力拓展小成本演艺路径,打造“微演艺”工程,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支持各类红色旅游经营主体利用遗址遗迹周边空间、旅游景区、文化街区等拓展小型旅游演艺空间,推出的《我和我的红安》《红安永远红》等演艺项目和《红安魂》《红安回响》《天明天亮》等精品剧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丰富夜间消费供给,都获得广大游客的高度评价,成为红安红色文化传承的力作。
红色旅游解说是传递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广大干部群众体验红色旅游产品、重温革命历史的重要渠道,高质量的导览、讲解对红色文化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十年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开办各类红色讲解员培训班、高级讲解员研修班,提升讲解员专业素养。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为各地培养红色旅游讲解人才队伍引领方向。同时,各地共举办了多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为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保证红色旅游讲解服务与讲解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国家发布《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对红色旅游景区中英文导览词、导览服务做出明确规定,上海、天津、河北、江苏、黑龙江等地也根据地方实际制定了一批地方性行业标准,对红色旅游讲解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形象、继续教育、职业等级等都提出具体要求,为红色文化的传递、传播、传承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十年来,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将红色历史文化转化为资源优势,成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创新共建共享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协调城乡作用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各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相融合,通过就业、分红、出租、自主经营等多种途径增加群众收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如江西省制定实施了《江西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江西文化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了红色 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井冈山、瑞金、安源等新模式。2024年,江西省印发《江西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8年)》,提出以210个江西红色名村为发展基石,发挥红色旅游在推动革命老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将江西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标杆与典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模式。辽宁锦州市积极发挥“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景区资源优势,吸引省内外旅游客源,村民们纷纷开起农家乐、水果蔬菜采摘,并销售农村的“土特产”,将游客变为顾客,大大提高经济收入。
总而言之,经过二十年全国红色旅游大发展,红色旅游有力推进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在教育功能发挥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红色旅游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平台。
成绩是既往学习效果的体现,展望未来,红色旅游发展正由“资源时代”迈向“品牌时代”,从“大写意”转向“精耕细作”阶段,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要形成推动各个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红色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就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以下方面发力: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期以来,在不少城市在党史军史上“掷地有声”,但红色旅游品牌不显、市场影响力有限、全国知名度不高。为解决“有内容”而“没名气”问题,在未来,各地应不断创新营销机制,构建全媒体时代的主体营销系统,做到红色旅游宣传有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积极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让“基因红”转化成“发展红”,让红安红色旅游不仅“有料”还“有名”。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看展览、听讲解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静态展示”红色旅游产品,越来越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兴目的地的红色旅游供给提出了更高期望。同时,在供给侧,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业态吸引力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过度依赖财政等问题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普遍性难题。在新发展阶段,红色旅游亟需从扩大规模向优化服务转变,从传统参观学习向多元体验传承转变,从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实现提质升级新突破。
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2016年,总书记在视察宁夏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更是语重心长地强调:“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我们发展红色旅游,就应该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红色旅游的正确方向,严守发展底线,绝不“跑偏”“走调”。充分发挥革命历史时间跨度大、红色资源等级高、红色文化底蕴厚、群众思想基础好等资源优势,努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方面走在前、树标杆、做榜样,成为传承党的精神谱系的特色业态、示范高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理应高水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