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吴若山就“奔县游”热点话题接受专访,相关内容于2024年10月9日在《南国都市报》南国智库·智库版刊发,以下为相关内容。
今年国庆假期,人们出游热情高涨,有人走进博物馆饱尝“文化大餐”,也有人奔赴县城体验假期松弛感……一波“90后”和“00后”追求人少景美、休闲放松的年轻人奔向县城。
县域游正成为文旅消费新宠。在海南,“奔县游”的方式有N种:环岛自驾游、滨海休闲度假游、雨林探秘游、主题乐园游……
“奔县游”的火爆并非偶然。在北京旅游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看来,“奔县游”成为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县域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发展特色的旅游业。这不仅使县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还在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文化吸引力上大幅提升。
二是城市居民对乡村的深切向往。城市居民渴望通过短途旅游,探寻那些充满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的地方,以寻求一种旅游的“松弛感”,而县域游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三是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网络时代,年轻群体热衷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在县域游中的独特体验。这些分享不仅激发了民众对小众目的地的兴趣,还逐渐让更多人“种草”了县域游,使得县域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风尚,吸引游客前往探索。
四是追求“质价比”的旅游观念逐渐普及。今年“十一”,游客在旅游消费上更加理性,更注重性价比。县域游以其质优价廉的旅行体验,成为众多游客首选。根据飞猪等OTA平台的数据显示,国内机票、酒店预订均价同比去年有所下降,县域游的高性价比正是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县域游热潮兴起,从小众走向大众。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统计,2023年中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达到42.95亿元,同比增长41.19%,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增长35.18%。一场游客和县城的“双向奔赴”正上演。
“奔县游”火了。海南县域旅游该如何接住文旅这波“泼天的富贵”?
吴若山认为,海南县域游不仅需要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产品丰富、营销推广以及旅游线路优化等多方面下功夫,更要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自然与文化优势,将县域游打造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
他建议,海南首先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海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闻名,县域内拥有众多原始自然风光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在开发旅游时,应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也是海南县域游持续发展的基石。
其次,应深挖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产品供给。海南各县域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古迹、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如陵水的疍家文化、琼中的热带雨林、琼海的红色娘子军文化、保亭的黎族苗族文化等,通过开发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体验性强的旅游线路和文旅项目。结合海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康养、教育、航天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海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素材。”吴若山坦言,在营销推广方面,海南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同时,通过举办“三月三”民俗活动、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村VA”、“村BA”等多元的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提高海南县域游的竞争力、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形成海南独特的县域游品牌。
吴若山指出,海南县域游发展需聚焦两大关键点:一是深化交通网络的优化与县域内部交通的强化,可以借鉴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成功经验,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如热带雨林探险路、滨海休闲路;二是鼓励和支持当地酒店、民宿等住宿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的建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
需求。

2024年10月9日《南国都市报》04 南国智库·智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