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态,整合了生产过程、遗址风貌、品牌文化等资源,具有观光、体验、科普等多重功能。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挖掘北京作为近现代工业发源地、新型工业化先行地的独特资源,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延伸品牌效应,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服务型制造和产业科技创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核心目标与总体框架
本方案以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打造工业旅游高效能支撑系统、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共列举15条重点任务,系统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力争到2027年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重点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10个左右工业旅游热门点位、开发20款以上入选“北京礼物”的工业产品、到2025年底完成首轮资源普查,全面提升北京工业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内容
(一)构建高品质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加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围绕“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工业记忆”五大主题,编制发布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旅游名录图谱,鼓励多方资源优化,提升工业旅游供给品质,打造融旅游、购物和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打造“来京必去”产业公园,支持首钢园、798-751等工业遗产园区升级,打造“可逛可玩可沉浸”的文旅高地,围绕机器人、商业航天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高新科技领域,整合制造、展示、体验、消费多功能,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建设“专精潮新”热门点位,支持新能源汽车、老字号、工艺美术等企业建设观光工厂,引导航天、汽车、铁道和工美等行业博物馆品质升级,建设新型主题博物馆,打造游学并重的精品工业博物馆体系;推出“不虚此行”精品线路,将工业旅游嵌入城市旅游网络,串联景点与服务设施,推出若干条涵盖工业旅游的城市级精品旅游线路。
(二)提升工业旅游全过程服务水平
推动厂区适旅化改造,编制工业厂区适旅化改造指引,推动厂区空间优化,技术赋能多种方式丰富游览内容,建设游客中心及配套设施,打造多业态融合的消费综合体,组织实施20个左右工厂适旅化改造标杆项目,丰富和拓展工业旅游体验空间;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鼓励企业组建专业团队,探索第三方运营、联合运营等项目开发模式,结合“工厂+直销”等形式,优化“前店后厂”商业模式,鼓励建立游客反馈机制,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与互动设计;扩大时尚产品消费,开发定制款、限量版、收藏款产品,推动IP授权,打造工业旅游特色文创产品及城市伴手礼;增进数字科技体验,应用AI、元宇宙、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及设备,打造高品质场景,构建“线上虚拟互动+线下实景游览”的融合服务模式,提供全景式、智能化旅游体验。
(三)打造工业旅游高效能支撑系统
开展资源摸底调查,根据历史价值、现状特征以及开发潜力分类建立基础台账,预计2025年底完成首轮普查,建立全市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挖掘工业历史文化,推动与企业、高校合作,深度提炼工业文化内涵,树立“可亲可敬”的品牌形象价值,构建品牌故事,打造沉浸式工业微剧场、情景体验等互动项目;加强工业遗产认定与保护利用,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和认定,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利用体系,推动“以用促保”,支持工业遗产转型为公园、博物馆等;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利用“会、展、节、赛”四位一体传播体系及新媒体平台,把握赛事会展等节点,鼓励举办工业旅游相关活动,扩大工业旅游影响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多语种导览、“友好型”支付服务、接驳专线、工业旅游点位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临时停车场位等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团队,组织学习交流和专题培训,与工业旅游点位共建实训基地,鼓励企业聘请退休职工、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等担任志愿者,提高工业旅游普及和讲解水平,培养工业旅游相关领域人才。
(四)保障措施
推动多方主体协同联动,建立市经信局、文旅局联合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两级统筹及多主体协同联动。深化与工业旅游点位、文旅机构和相关协会等的合作,以建立全市工业旅游预约服务平台。提供多种政策支持,包括允许工业用地兼容不超过15%的非工业研发功能、统筹高精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补助、对市场表现好的旅行社线路产品和工业产品给予奖励、积极推荐创建3A级以上景区。
四、主要特点
(一)注重资源整合与系统开发
《实施方案》强调对工业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与开发,围绕“超级工厂、时尚前沿、城市复兴、工匠传承和工业记忆”五大主题,构建从资源普查、名录编制到线路设计的全链条开发体系。通过编制工业旅游资源图谱、建立动态数据库,推动形成“点—线—面”联动的工业旅游发展格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有序开发。近年来,北京市推动首钢园工业遗产改造,打造集会展、演艺、科创于一体的“城市复兴新地标”,于2024年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下一步,本市将编制发布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旅游名录图谱,并通过市区联动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持续优化工业旅游空间布局。
(二)强化科技赋能与沉浸体验
《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旅游深度融合,支持应用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打造“线上虚拟互动+线下实景游览”融合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实景巡游、数字仿真、沉浸式微剧场等方式,提升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推动工业旅游从“参观式”向“沉浸式”转型。2023年,北京市在服贸会文旅展区推出“元宇宙工业遗址”体验项目,通过VR技术还原首钢高炉生产场景,吸引大量体验者参与互动。首钢园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作为北京市首个大型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接下来,北京市将持续支持工业旅游点位开发数字工业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智能化旅游体验。
(三)突出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实施方案》注重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功能转换,提出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与认定,建立分级分类保护利用体系。鼓励通过自主运营、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动“以用促保”,支持工业遗产用地性质转换,推动老旧厂房、工业遗址改建为公园、博物馆或文创空间,实现工业记忆与现代城市功能有机融合。2022-2024年,北京市累计推动798艺术区、751D·PARK等10处工业遗产空间改造,通过“以用促保”模式引入设计展、时装周等活动,不仅展现了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推动“以用促保”,鼓励产权单位通过自主运营、合作开发等方式,对工业遗产开展活化利用,并支持工业遗产用地性质转换,利用工业遗产改建工业遗址公园、博物馆和纪念馆。
(四)推动产业联动与消费融合
《实施方案》着力打通工业与文旅、消费的界限,鼓励企业拓展“前店后厂”“工厂+直销”等商业模式,开发定制款、限量版工业文创产品,推动工业旅游与“北京礼物”体系衔接。支持工业旅游点位纳入城市旅游线路,与会展、演艺、体育等业态联动,构建“工业+文旅+商业”融合发展生态。以北冰洋义利园区为例,通过再现国产第一块巧克力、第一块酥糖生产场景,提供体验手工DIY等互动项目,展现出北京工业的华丽转型。本市接下来将进一步鼓励工业企业开发定制款、限量版和收藏款产品,打造一批融合工业文化元素的城市伴手礼,并开发20款以上大众喜爱、入选“北京礼物”的工业产品。
(五)构建多元协同的宣传推广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会、展、节、赛”四位一体传播机制,借助服贸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国际平台,结合传统节庆、主题嘉年华等活动,提升工业旅游知名度。鼓励运用新媒体、旅游达人、影视拍摄等方式进行创意传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宣传矩阵,增强北京工业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与吸引力。在2024年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北京市各类专题展区联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话题传播,有效提升展会总曝光量。同年,又有北京文化论坛期间首次发布的《北京工业文化体验地图》,以手绘地图、图册、宣传片等多样形式推介工业旅游点位掀起“工厂游”热潮。下一步,本市将用好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知名博主、旅游达人互动,实现工业旅游宣传创意化呈现、个性化投放和跨平台联动,并鼓励工业旅游资源单位积极承接影视、广告拍摄项目,通过场景植入扩大自身影响力。
五、意义与影响
该方案是北京推动“工业+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传承与弘扬工业文化内涵、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拓展城市消费场景,也将增强北京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综合吸引力。通过工业旅游,北京将展示其从“工业绣带”到“生活秀带”的城市更新典范,展现近现代工业的城市记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形象和现代化都市的时尚风采,塑造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形象,加速建成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