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学会监事
信息编辑:北京旅游学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4年5月

姓名:李劲松
现任工作单位及任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旅游休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春晖乡村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高端智库专家。
研究(或工作)方向: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学、文化创意产业、民族文化与休闲研究。
代表性成果:
主持课题:
国家级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集中连片特困仡佬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2016,编号:16BMZ074)
省部级课题:
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旅游人类学视野的人口较少民族反贫困研究——以循化撒拉族和宁蒗普米族为例’(2012)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改项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新时代旅游人类学课程改革”(2023)
参与国家级课题:
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旅游扶贫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演变过程与驱动机理研究”(2018,编号:41871145)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冠疫情防控下中英两国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2021,编号:21CSH015)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藏寺院旅游收入分配机制研究”(2012,编号:XZ1210)
横向课题:
主持横向课题:
1.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景区导游(讲解)词研究(2023)
2.北京市怀柔区:满韵汤河民族团结旅游精品示范带研究(2020)
3.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2019)
4.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2013)
5.新奥集团:新奥集团海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12)
6.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研究(2011)
参与横向课题:
1.中国索道协会:中国客运索道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24);
2.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023);
3.吉林省文旅厅:“新旅游 新战略 新突破——新旅游视域下吉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2023);
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时代低空休闲发展研究”(2023);
5.国家民委:新时代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2020);
6.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战略研究”(2020);
彭水县:世界苗乡、养心彭水高质量发展建设研究(2019-2021)
7.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新时代旅游革命研究”(2018);
8.湖南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发展战略研究”(2017);
9.国家民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库研究”(研究报告总执笔(2016);
10.北京市林业局:“北京的民族、文化与旅游研究”(2015);
11.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长治市旅游发展总体战略研究”(2012);
12.广西自治区政府:“广西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0);
13.国家旅游局“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9);
14.北京市旅游局“北京旅游新业态研究”(2008);
15.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报告”(2008);
16.国家旅游局:“四川汶川灾后旅游业发展研究”(2008);
17.浙江省旅游局:“中国千岛湖效应研究”(2007);
18.国家旅游局:“旅游保险研究”(2007);
19.北京市旅游局:“北京旅游发展战略”(2007);
20.国家旅游局:“旅游与休闲关系研究”(2006);
主持规划:
1.《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世界级景区发展规划》(2023);
2.《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住宿业专项规划》(2022);
3.《山东省红色旅游规划(2021—2025)》(2022);
4.《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2021);
5.《京韵满乡民族团结旅游精品示范带专项规划》(2021);
6.《呼伦贝尔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4);
7.《中华民族福文化旅游策划》(2013);
参与规划策划:
1.《云南省普洱市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专项规划》(2024);
2.《云南省五个红色故事产品作品策划》(2023);
3.《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体规划》(2022);
4.《邹城“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
5.《环阿尔泰(中俄蒙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规划》(2018);
6.《陕西省米脂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9);
7.《怀化市旅游千亿工程策划》(2018);
8.《大华山全域旅游规划》(2017);
9.《北戴河新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5);
10.《吉林省吉林市小白山满文化国家休闲旅游区规划》(2013);
11.《天津蓟县盘山国家 5A 级景区营销策划》(2012);
12.《山西长治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
13.《山东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发展总体规划》(2010);
14.《山西运城“关公大苑”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
15.《山西平遥洪堡村旅游影视基地产业规划》(2009);
16.《青海海东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
17.《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
18.《五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
19.《兰考县旅游文化发展总体规划》(2007);
20.《运城盐湖“中国死海”休闲度假区详细规划》(2006);
21.《贵州梵净山弥勒道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6);
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1.国家标准:《国民休闲教育导引》(2015);
2.地方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旅游服务标准》(2008);
3.行业标准:《度假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7);
4.行业标准:《主题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6);
5.行业标准:《商务酒店导引、运营和服务标准》(2006)。
学术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著作、资政报告、研究报告等
(一)专著
1.李劲松,《丹砂古寨——贵州务川龙潭仡佬族村民族志研究》,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
2.李劲松,《人类学视野下的贵州梭戛长角苗研究》,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
3.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 仡佬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文化·仡佬族生育文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版.
(二)参编教材
1.黄爱莲、陈红玲、李劲松编著:《中国旅游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
2.魏小安主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三)研究报告
1.李劲松,《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报告(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2.李劲松,《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报告(2019)》,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3.李劲松,《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报告(201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版;
(四)发表论文
1.李劲松.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下非遗旅游产品的三层逻辑,中外文化交流,2023年第4期;
2.李劲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方案与世界意义,学习强国网,2023年1月30日;
3.李劲松、王永琴,“主客关系”视域下“东亚文化之都”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学刊》,2020年第7期;
4.李劲松.典型生态环境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环境报,2012年2月12日第5版.
5.李劲松.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原因的深层次思考.《民族研究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6.魏小安、李劲松.试论旅游扶贫.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7.李劲松.试论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的定位与功能.当代经济,2008年12期.
8.魏小安、李劲松.县域旅游:深化、整合与发展(一) 、(二)、(三)、(四).中国旅游报,2007年6月27日第13版、2007年6月29日第7版、2007年7月4日第13版、2007年7月6日第7版.
9.李劲松.论旅游业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中的作用.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日第13版.
10.李劲松.论旅游业的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日第7版.
11.李劲松.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旅游学科建设——魏小安教授访谈.中央民族大学校报,2007年7月9日第3版.
12.魏小安、李劲松.对国人旅游行为与文明旅游的深层次思考(上)、(下) .中国旅游报,2006年10月13日第6版、2006年10月18日第13版.
13.李劲松.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4.李劲松.试论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5.李劲松.中国少数民族年节习俗.参考消息,2002年2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