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蒋依依——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探索城市公园访问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 2025-04-22

一、导读


1.jpg


蒋依依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奥运遗产、体育旅游和全民健身等


2.jpg

 

李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健康行为等


3.jpg

徐海滨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体育地理与冰雪旅游等


4.jpg

黄旭佳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体育休闲参与、体质健康等


5.jpg

李海龙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旅游与体育参与等


6.png



王梓璇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理大数据分析等


本期推荐蒋依依、李湉、徐海滨等于2025年发表于《Applied Geography》的文章“探索城市公园访问的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7.png


二、研究缘起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绿色空间,承载着生态服务、社会交往、健康促进与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密度攀升、土地资源紧张以及居民需求的多元化,公园的实际使用效率与公平性问题逐渐凸显。中国作为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特大城市在公园规划与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尤为典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与超大型城市,其中心城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人口超过1300万,人均绿地面积虽逐年提升,但在空间分布、可达性、服务品质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市民对公园的诉求已从单纯的“量”转向“质”的升级,而户外活动需求的激增更凸显了城市公园作为“韧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理论层面,现有研究对公园类型对访问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有限。其次,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公园的宏观空间布局或单一影响因素,而对多尺度、多主体交互作用的系统性分析不足。最后,已有研究证明了居民公园属性对居民休闲访问存在着广泛的线性关系,但是忽视了某些变量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以及阈值效应。我们团队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不同类型的公园如何影响居民访问?影响居民休闲访的公园属性是什么?公园属性对居民休闲访问存在何种非线性关系及阈值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来量化北京市主城区的公园访问量。其次,构建公园景观属性-可达性-周边环境三个维度的公园特征指标体系。最后,结合GIS空间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北京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公园休闲访问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城市绿地、提升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章展示


7.png


8.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四、研究致谢


感谢《Applied Geography》提供宝贵学术交流机会。感谢审稿专家们所提宝贵修改意见。同时,也感谢编辑部老师对论文的精心校对和耐心指导。


五、引用本文


Jiang Y Y , Li T , Xu H B , et al. Explor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visits to urban park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s central urban area[J]. Applied Geography, 2025: 103613.


六、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3622825001080  阅读全文可转至下载界面!



学会码.png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