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明清时期文化的“活样本”,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独特的“八卦”街道布局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完整画卷。作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古韵今辉,仍然绽放文化的光芒,其在商业文化保护与诠释方面有着成功的实践,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文旅对话。
平遥古城作为承载千年商业文化的瑰宝,城内诸多古建筑皆是商业文化的具象呈现,例如古代银号、钱庄、布庄等商业遗产见证着往昔繁荣的商业往来,彰显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近年来,平遥县多举措加强古城整体保护,持续推进古城保护活化利用,全方位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质量,不断扩大平遥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一是制定古城保护法规,提供政策保障支持。2018年修订的《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鼓励开展古城文化发掘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传承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同时,规定古城区内的经营活动应符合古城区商业布局等相关要求,店铺招牌、门面装修、灯具款式等应与古城街巷风貌、环境氛围相协调,从制度上保障了古城商业文化相关建筑与区域的整体性、原真性。二是挂牌建档历史建筑,提供修复数据支撑。截止2024年9月底,平遥县人民政府已全部完成506处历史建筑的保护标志牌挂牌工作,并陆续完成了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工作,记录保存了历史建筑的基本情况、结构特点、装饰风格等信息,为保护商业历史建筑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鼓励多方资金支持,加强古城保护力度。一方面,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加大对古街巷、文物本体及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商业遗址进行系统性保护和修缮。例如那些见证过无数商业交易的银号旧址,经过专业修复,增强建筑风貌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得古城商业文化的物质载体能稳固存续。

平遥古城这部“商业史书”,承载着厚重的商业文化精神,加强商业经营规范有序,传承诚信经营、和气生财等传统商业理念是续写商业史书的关键一笔。为此,平遥发布“八项制度”,加强古城区内店铺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保护和诠释商业文化。一是规范经营行为,提供良好商业环境。古城管理部门会对商户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商户符合古城保护的要求。商户需遵守公平交易原则,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和服务,不得有欺诈游客的行为,不得有恶性竞争等行为。这些规范有助于保护游客的权益,同时也促进了古城商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和传承古城商业文化和精神。二是制定准入机制,保障主题一致性。要求古城商户所经营的项目必须与古城商业文化主题相符,或是具有传统特色的商品售卖,或是能展现晋商传统经营场景的体验服务等。比如,筛选出主打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具有本地特色且承载商业文化元素商品的商家入驻,避免出现与古城整体文化氛围不符的现代商业业态。三是打造消费场景,提高体验沉浸感。统一商户的经营行为和店铺装修风格,倡导修旧如旧,保持古朴风貌。要求店铺招牌、店面装饰等都要融入传统元素,与古城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定期开展商业文化主题培训,让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古城商业文化内涵,以便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向游客进行讲解和传播,使游客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也能充分领略到平遥古城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


申遗成功20多年来,平遥县紧紧依托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断挖掘古城特色文化,延续商脉,传承历史。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激发古城文化挖掘动力。一方面,平遥古城文旅发展的过程中以晋商文化为基调,不仅挖掘了雷履泰故居、马家大院等景点,开设了一系列富有晋商气息的文创产品,也衍生了关于“晋商少奶奶”、“晋商大小姐”的旅拍风潮。另一方面,建立文化IP,通过创作城市动漫IP形象,制作以平遥商业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构建平遥IP数字文创产业链。例如,《又见平遥》将晋商的义利观、经营之道等商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了演艺、酒店、餐饮、商业街区等旅游全要素产业IP,创新商业文化传承发展。二是提升文化人才的数质水平,奠定古城商脉传承基础。一方面,在教育领域发力,与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开设了诸如古建修复、晋商文化研究、传统商业技艺传承等相关专业课程,定向培养能深入理解古城商业文化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例如,古建筑修复专业的学生们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参与到古城内钱庄、商号等古建筑的修复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保障商业文化物质载体的妥善维护。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商业文化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技艺交流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齐聚平遥,分享关于古城商业文化保护的前沿理念、传统商业技艺的创新传承方式等。通过这些交流活动,让本地的从业者能够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更好地投入到商业文化的保护诠释工作中,为平遥古城商业文化的长久传承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础。

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历史面孔,也是晋商的生命记忆,通过文旅有机融合,打破古城商业文化传播壁垒,推动商业文化在游客互动中扎根传承。一是依托文化特色,打造以“文化+演艺”为核心的文旅产品。平遥古城深度挖掘晋商文化,打造多元演艺产品。如《又见平遥》,观众穿梭剧情场景,沉浸式感受晋商走镖、票号兴衰等故事,领略诚信、团结的商业精神;大戏堂的晋商乡音,用戏曲演绎晋商生活百态,展现交易往来细节;晋商神韵街头迎宾,演员与游客互动还原古时迎客场景。此外,平遥县衙推出夜游月昇平遥夜游演绎活动,以“带入感”的情境演绎历史故事,让游客在一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领略古城文化魅力。二是借助品牌力量,创新以“文化+节庆”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包括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电影展和平遥国际雕塑节,这些活动巧妙地融入商业文化元素。例如,平遥中国年活动重现古时平遥商家过年的热闹场景,展示传统的商业民俗,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提升了古城商业文化的知名度和深刻性,使古城商业文化焕发生机。三是结合科技手段,创造以“文化+科技”为特色的文旅体验。科技为平遥古城商业文化体验带来革新,例如焕真平遥数字艺术光影秀融入民风民俗、晋商文化等典型的地域符号,与异形投影、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营造了一个虚实结合、身临其境的数字场景,能够全方位调动游客的感官,让游客触摸“活着的历史”,获得深层次文化体验。


平遥古城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提升商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实现商业文化广泛且深入的传承。一是国际合作共融,加强文化交流。平遥古城不断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与国外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文化交流互访活动,互相学习借鉴在历史商业文化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例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古城交流古建筑保护与商业文化开发利用的经验,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现平遥古城陆地上的商业文化魅力。此外,平遥古城借鉴法国普罗旺斯在古街商业氛围营造及传统节庆与商业结合方面的经验,优化自身古街的商业布局,融入更多民俗元素到节庆中,让古城商业文化更具活力。二是借助国际平台,推广文化品牌。一方面,组织本地的商家在国际文化展会上展示平遥牛肉、传统晋商主题的手工艺品,例如,冠云平遥牛肉“留香”进博会,通过老字号产品展示、销售等方式,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平遥古城独特的商业文化。另一方面,邀请国外的媒体、旅游达人等来平遥古城体验游览,详细介绍古城里的票号文化、古街风情,借助国际传播渠道,向全世界讲述平遥古城商业文化故事,吸引国际游客前来感受古城的商业文化韵味,让平遥古城的商业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跨文化的保护与诠释。

平遥古城多方协同、多措并举为千年商脉编织起了一张严密且坚实的守护网,使其在岁月长河中持续绽放光彩。如今,古老的街巷、传统的商号依旧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散发独特魅力,成为商业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平遥古城沿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道路稳步迈进,让千年商脉愈发蓬勃有力,成为世界商业文化遗产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继续书写着独属于它的辉煌篇章,向世人展现出历史与现代交织、商业与文化共荣的壮丽画卷。
(本文作者为旅游科学学院李朋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中的李珂、李金竹、祝玺三位研究生,本文系北二外中华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平台“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团队项目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朋波,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文旅融合发展等。
李珂、李金竹、祝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服务创新。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