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五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成功举办。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琳,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卢建,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温育梁、主任郭卫亮出席。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天津、河北民政部门,西城、朝阳、通州等区民政局有关同志以及市级社会组织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北京旅游学会受邀参加,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宁作为社会组织代表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以智库之力赋能新时代文旅发展
北京旅游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响应“走出去”战略而生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汇聚了北京地区的旅游业专家学者,2023年,学会秘书处正式调整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目前学会已实现完全脱钩运行。多年来,北京旅游学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秉持问题导向,致力于推动中国旅游学科建设与实践发展,为国家和首都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智慧的智库作用。
一、深耕首都实践,以扎实研究助力北京发展
作为扎根北京的学术团体,服务首都科学决策是学会的立身之本。
学会每年承接的各类课题已达百余项、发表论文千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的领导批示30余项。例如,受北京市政协委托,学会作为智库机构全程参与到围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业态’融合,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而展开的重点调研项目,最终形成了30余万字的报告书,供市政协常委会审议和学习。

受市文旅局委托,学会召开北京市“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研讨会,形成前瞻性规划建议报告,为首都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十五五”规划凝聚专家智力。

同时,受市人大委托,学会承担《北京市旅游条例》修订调研工作,为完善旅游法治保障、提升行业治理效能奠定基础。

二、汇智力筑平台,以开放协作服务国家战略
在深耕北京的基础上,学会积极构建全国性的学术网络。
学会承接的课题主要来源于国家各部委。例如,我们为文旅部提供智库支持,研究文旅政策与旅游战略,旨在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需求,以智库成果推动行业进步。2019年由学会倡议并发起的“全国旅游学会年会”已举办至第七届,作为全国旅游学会的龙头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旅游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跨区域研究协作与地方智库体系建设。

同时,学会积极响应国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育人战略,在全国高校中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业策划大赛”,该大赛已举办了15年,吸引了近15万大学生和千余所高校的参与,成为“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生动的思政课”。

三、拓展合作网络,以多元对话促进共同发展
学会积极拓展合作网络,有力推动两岸交流与国际合作,服务国际人文交流大局。
学会连续三年举办“海峡两岸旅游观光研讨会”,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考察与专题研讨,深化两岸在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学会受聘为亚太旅游协会理事,系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会员,助力中国学者参与国际旅游治理。

在国家平台“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的基础之上,学会积极促进“中阿文旅研究数据联盟”的搭建,编撰《中阿旅游发展报告》,旨在为国家对外文旅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四、筑牢人才根基,以产教融合驱动行业进步
学会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顺应国家科技创新和数字文旅发展浪潮,学会举办了“数字文旅师资高级研修班”,组织全国近90位高校教师与行业从业者参与,通过理论研修与产业基地实地教学,形成《数字文旅课程体系建设指南》,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标准化参考。

在此背景下,学会还举办了“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及就业对接会”,汇聚院校、OTA及数字文旅企业等多方代表,共同发布《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白皮书》,为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行业创新提供指引。

北京旅游学会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通过资政报告、学术研究、重大课题、专家咨询、标准制定以及政策建议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术性社会团体的智库能力,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力量。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